首页 > 高考招生 > 正文

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

2024-10-31 06:06:27 | 专科路标网

今天专科路标网小编整理了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

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

专科路标网(https://www.szhektw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专科路标网

1、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儋州调声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4、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刘三姐歌谣内容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日常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

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

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1. 朝鲜族农乐舞: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2. 高跷: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以舞队形式表演。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角色间多男女对舞。
3. 秧歌: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
4. 鼓舞:中国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根据跳舞的人数和表演形式,可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和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
5. 花鼓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歌舞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
6. 傣族孔雀舞:流布于云南旅梁滑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狮舞: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象征吉祥如意。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
8. 龙舞: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
9. 土家族摆手舞: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
10. 灯舞:主要在元宵节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源于灯节,是灯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灯作道具的舞蹈形式。
以上为部分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

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

专科路标网(https://www.szhektw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1. 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群众性强的汉族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就有关于“村田乐”这一民间舞队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秧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广东音乐,也称粤乐,原本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行。它主要由粤剧过场音乐和小曲构成,用于烘托表演。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的一种民间音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儋州调声以儋州方言演唱,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情感表达热烈,既可歌唱也可舞蹈,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4. 阿诗玛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传统民间文学,以口传诗体语言形式存在,讲述了阿诗玛的故事。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的传统民间文学,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歌谣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农事活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以及恋爱婚姻等多个方面。

以上,就是专科路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路标网:www.szhektw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中国非遗舞蹈有哪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