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招生 > 正文

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

2024-10-14 19:18:33 | 专科路标网

今天专科路标网小编整理了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

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

目前2022年教育部没有政策规定禁止初三学生参加复读,一般来说,初三生没考上合适的高中是可以复读的。
但是通常情况是不能在公立学校复读的,因为公立学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体制内,但是可以就读一些私立的学校或者专门的复读学校。
中考复读生可以和以往每年一样参加复读,但是参加复读的考生也要符合规定才能复读,比如:18周岁以下的往届初中毕、结业生,均可报考本市高中阶段学校。
关于学籍的问题,大家也不要担心。选择复读的同学不存在学籍问题,所有初三毕业生在领取学校的毕业证书后,即宣告初中学籍也已失效,成为空档,下一步等到考取高中以后再建立高中学籍。

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

厦门市职业技术学校排名

厦门市职业技术学校排名如下:

1、厦门津藤技术学校

厦门津藤技术学校,是经厦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技术学校,列入中考统招计划。学校位于厦门岛内寸土寸金的核心地带,与百年名校厦门大学依山而居。学校配备专业的人生导师、学业规划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

2、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专科路标网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2008年新组建的中专学校。由厦门商业学校、厦门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学校共同组建了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是厦门经济特区唯—的一所全日制财经类中专学校。

3、集美工业学校

集美工业学校是经厦门市委市政府主导,2016年7月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由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合并设立,隶属厦门市教育局,是公办职业学校。

4、厦门信息学校

创办于1981年,2000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校。

5、厦门市音乐学校

厦门市音乐学校,是厦门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在鼓浪屿创办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特色学校及中等音乐学校,2009年加挂“厦门大学附属音乐学校”校名。

6、厦门艺术学校

厦门艺术学校系全日制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厦门艺术学校及76年复办的福建省艺校厦门戏曲班、厦门分校。

7、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是厦门市人民政府和中央音乐学院于2007年合办的公立艺术类音乐学校,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在异地唯一合办的一所学校。

8、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前身是陈嘉庚创办于1920年的集美学校水产科,是我国最早培养水产技术人才的摇篮。现有30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4个。

9、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集美职校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厦门地区首个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职业院校,领衔全国中职校开发LED、机器人焊接和3D打印 教材及相关标准,被确定为全省首个智能制造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0、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创办于2002年,是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是一所以工科教学为特色同时注重实用专业技能教育的综合性院校。

厦门市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幼师、种植、养殖、机电、电子电工、汽修、计算机、建筑、旅游、医卫、财会、文秘、商贸、英语、音乐、美术、服装、服饰艺术、表演、烹饪、影视制作、楼宇、印刷、动漫等等。

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

全国高考难度系数排行

专科路标网(https://www.szhektw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全国高考难度系数排行的相关内容。

02

噩梦模式:湖南、湖北、河南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两湖的考生都属于低调而强大的类型,河南每年高考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本省除了一个郑州大学,又没有其他重点大学支撑,导致本省高考竞争非常激烈。

03

困难模式:安徽、江西、山西、广东、四川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这些省份的高考录取率一般位居中游,各地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有共同之处。有些省份的考生努力考到省外尤其是北上广的大学,成了顶尖大学最大的生源基地。

而广东在全国教育资源分布中,属于相对丰富的省份,但由于每年考生基数大、流动人口多,所以广东的高考难度系数属于第三级别。

04

一般模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重庆、贵州、甘肃、云南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主要是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省份,陕西是高考大省,但好在省内较好的本科院校比较多;辽宁也是优质大学数量较多的省份;其他省份的考生人数较少,考生的选择和回旋余地都比较大。

05

较易模式: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宁夏、广西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北上天这类自主命题和高考改革的省份,试题常常引领趋势,录取模式也是独树一帜;由于当地教育资源丰富,往往当地考生不需要太高的分数便可被优质大学录取。而西部省区的考生人数不多、试题一般相对简单、录取政策也多有优惠。

全国高考难度省份排名

盛产学霸的江苏,摘得地狱模式“桂冠”,在这里,学霸和老师们都自强不息,“学生把自己当牲口,老师把学生当超人”,“他们等待了两年读完三年课,剩下一年还玩命”。

虽然地理位置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江苏并不是想象中的高考学子的天堂。从源头来说,江苏中考中招政策是普高与职校比例原则上为1:1。也就是说,一半的学生读普通高中,另一半的学生就算你再努力也得去读中职和高职,于源头就堵住了一部分人上大学的通道。其次,江苏的平均一本录取率只有9.66%,与亲邻居上海21%差了不只一倍。

一、高考极其难(S):江苏

二、高考非常难(A+):浙江,河南,河北,山东

三、高考难(A):湖北,安徽

四、高考较难(B):四川,湖南,江西,广东

五、高考难度一般(C):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甘肃,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福建

六、高考简单(D):北京,天津,上海,宁夏,新疆,青海,西藏,海南

1、首先是这三个省份:安徽、广东、河南。这三个难兄难弟高考人数最多,211、985录取率最低,高考最吃亏。

1、而宁夏、青海、西藏、海南这四个省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少,省内教育水平不高,高考考生相对较少,但享受国家、民族相应政策支持。但宁夏、青海、西藏都是西北的省份,海南相对来说条件和环境更舒适一些。

各省市高分段人数统计

1、下表全部为“—”省份,表示该省未公布2018年高考一分一段表。如:江西、甘肃、新疆、西藏;

2、因部分省份未公布理科690分,文科650分以上人数,所以只能统计低分段人数。如:吉林文科只公布了640分及以上67人。

从上图可以看出:

1、本科一批分数线越高,并不代表该省高分段人数越多。如:全国I卷中,山西理科分数线位居第三名,但是690分以上理科生仅13人,远远低于排名靠后的湖南、湖北、河北、安徽等地区。

2、部分传统教育大省虽然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相对较低,但高分段人数依然位居前列。如:全国I卷中,河北理科700分以上122人,其人数远高于其他地区;全国II卷中,陕西690分以上理科人数同样远高于其他地区。

清北在各省市本一投档线

北大清华在各省市录取分数线高低除了跟招生结构有关以外,还有以下两个因素:

1、该省高分段人数偏多,导致分数线高。典型例子就是河北省,2018年河北高分段人数剧增,其中700分以上理科生122人,直接导致清北投档线上700。

2、跟招生计划有关。招生人数偏少,分数线肯定偏高。

不同省份分数不同,公平吗?

每年各个省份公布高考录取率以及分数线,都会引起大家的热议。尤其是看到新疆、西藏等地区的高校录取分数线低,然后就会觉得不公平。看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录取率很高,也会觉得不公平。

因此,经常会有网友说,要求教育部统一高考试卷,并进行全国统一录取。

很多网友都觉得,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毕竟相比于大城市的录取率,高考大省的学生,还是愿意全国高考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即使北京、上海等地方拥有资源优势,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其它省份的学生依然不畏惧,依然愿意接受统一试卷和统一录取。

一位网友说到:同为中国考生,用不同的试卷,不同的录取率,自然造成互相不服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委屈。统一试卷、统一录取率,全国排名,统一录取,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自然大家都是心服口服,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大家也不会再说高考的不公平。

高考使用统一考卷就更公平吗?

上文网友的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片面性。

全国统一试卷以及统一录取,也只是实现相对的公平,也没有达到绝对的公平。因为大家都应该清楚,各个省份之间的教育水平是非常的不均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省份,更是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如果实行统一的考试,就会处于劣势。

在当前的录取模式下,地域成为了跨不过的鸿沟,即便“全国一张卷”,也依然无法保证招录的全国“一碗水端平”。大城市集聚了全国优质高校资源,当地学生500分也许就可以考上名校,而对于其他高考大省而言,500分却可能连普通本科都考不上。

同等智商的学生,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的学生,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基础知识很牢固,在英语方面的优势更是非常的明显。而西部落后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其它方面的知识也不好。最后都统一参加考试,结果就会非常的明显。东部地区的学生会占据高校的大部分名额,这样真的公平吗?

如果西部省份的学生,基本没能够考上好大学,也会出现问题,无论是对于整个国家发展,还是学生本身,都是非常不利的。

再者,就是各大省份的报考和参考人数有较大差距,对于河南、安徽、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来说,北京、上海的高校在招生配额等方面或许存在不公平,但是这种不公平是在保证西部落后省份的学生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

以上就是专科路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路标网:www.szhektw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复读 复读生
与“中考复读生怎么报考高职院校?”相关推荐
复读生高考怎么报名
复读生高考怎么报名

复读生高考怎么报名复读生在网上进行高考报名。1、复读生,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必须在网上预报名。2、关于复读生报名的填写,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份信息,尤其是毕业的高中学校,不要填写自己曾经毕业的高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户籍所在区县,填写某某区县往届。3、关于考籍号的问题,复读生可以填写自己去年的考籍号,号码在自己去年学业水平考试证书的右上角。扩展资料:1、报名材料及学籍号的准备:应

2024-08-20 18:57:25
复读生怎么报名高考
复读生怎么报名高考

复读生怎么报名高考复读生怎么报名高考如下:复读生在网上进行高考报名。1、复读生,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必须在网上预报名。2、关于复读生报名的填写,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份信息,尤其是毕业的高中学校,不要填写自己曾经毕业的高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户籍所在区县,填写某某区县往届。3、关于考籍号的问题,复读生可以填写自己去年的考籍号,号码在自己去年学业水平考试证书的右上角。

2024-08-21 21:32:52
高考复读生怎么报名?
高考复读生怎么报名?

高考复读生怎么报名?复读生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招生考试机构或学校报名参加高考。复读生高考方式:1、复读生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的招生考试机构或学校报名参加高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与当地的应届高中生一起参加高考,并享受相同的考试政策和录取条件。2、复读生想要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参加高考,他们需要按照目标地区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通常需要提供一些证明文件,家长或监护人在目标地

2024-08-30 07:40:16
复读生高考怎么报名?
复读生高考怎么报名?

复读生高考怎么报名?和其他考生同样的报名时间内带身份证、户口本、高中毕业证去当地招办报名。需要你去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你的身份证,高中毕业证,有的还需要户口本,去年复读报名时就用了这么多。高考后复读再次参加高考报名,如果在学校复读,学校会帮助报名;如果在家复读,需提前一周到教育局申请报名。正常在籍学生由学校统一收取报名费然后填写高考考试报名表,复读学生上外界能高考报名的学校交钱报名,

2024-09-18 03:48:48
2024复读生高考报名怎么报
2024复读生高考报名怎么报

2024复读生高考报名怎么报2024复读生高考报名,与其他考生报名时间相同,需要带身份证、户口本、高中毕业证去当地招办报名。如果在学校复读,学校会组织报名,报名流程和应届生一样。2024复读生怎么报名参加高考了解相关政策:首先,复读生了解当地教育部门或招生部门对复读的规定和政策。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确保您清楚了解所在地的具体要求。选择报名方式:查找当地教育部门或招生部

2024-10-10 00:57:08
驻马店高考复读生怎么报名
驻马店高考复读生怎么报名

2023驻马店高考考点正阳县第一实验高中。扩张资料: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UnifiedExaminationforAdmissionstoGeneralUniversitiesand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

2024-10-12 00:04:43
牡丹江海林高考复读生怎么报考报考?
牡丹江海林高考复读生怎么报考报考?

海林北高升学率98.9%。通过查询海林北高级中学网站信息显示,2022年海林北高升学率为98.9%,其中1254人参与考试,录取人数为1240人。海林市高级中学于1984年建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78人,学生3992人。海林高考外省学籍本省户籍咋报名1、户籍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直属报名点报名。2、户籍在我省,但在外省就读、学籍在外省的应届毕业生,如在我省报考,须在户籍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

2024-08-20 05:49:02
自己复读怎么报名高考
自己复读怎么报名高考

自己复读怎么报名高考自己复读怎么报名高考介绍如下:1、复读生,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必须在网上预报名。2、关于复读生报名的填写,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份信息,尤其是毕业的高中学校,不要填写自己曾经毕业的高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户籍所在区县,填写某某区县往届生。3、关于考籍号的问题,复读生可以填写自己去年的考籍号,号码在自己去年学业水平考试证书的右上角。报考流程1.报

2024-10-10 00: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