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02:46:36 | 专科路标网
已经更名为师范大学,为二本类院校
杭州师范大学简称“杭师大”,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杭州市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建设的百年老校,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是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和浙江省民主科学思想和艺术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为最早的全国四大官立师范学堂之一。
扩展资料:
1、杭州师范大学校训的含义 专科路标网
“勤慎诚恕”是建校初期首任校长经亨颐提出的校训,体现了学校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勤”表时习、敏求、不厌不倦之意;“慎”是慎言、慎行、寡尤寡悔(少过错少悔恨)。
“诚”代表真实、无妄、成己成物;“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己及人。这四个字可视为学校对师生在修身方面的共同要求。
“博雅精进”四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慎诚恕”的必要补充。“博”字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要求,也是杭州“大气开放”精神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雅”字体现了江南的人文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域的人文特质,同时又与杭州“精致和谐”精神相一致。
“精”字是在“博”的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行为上和学术上。“进”字涵盖了早期校长经亨颐在五四时期提出的“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诉求。这四个字可视为学校对师生在追求卓越和开创精神方面的要求。
2、杭州师范大学精神: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
“包容开放”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是学校办学精神的如实概括,展示每一位杭师大人心怀理想、活泼乐观、团结互助、奋发有为的品格与气质。
“学与俱进”出自夏丏尊作词的校歌,勉励学校师生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日日新又日新;在磅礴的民族复兴时代潮流感召下与时俱进、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奉献社会。
“追求卓越”是学校在新时代办学精神和办学目标的总体要求,体现杭师大人志存高远、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建设一流的精神与气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以二本为主的学校,部分专业在第一批招生,其余在二批招生,但是杭州师范大学的二批招生专业的分数很多都是要超过一批分数线很多分才能被录取,杭州师范大学是隶属于杭州市教育局的唯一一所大学,所以杭州市政府大力扶持的,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六所大学之一,新校区在杭州市余杭区仓前3000余亩,杭州师范大学以后的专业要向浙江师范大学过度,很多专业都将要列入第一批招生,例如这几年经济学等一批专业列入了第一批招生,杭州师范大学的专业以后基本上都要上第一批才能比较有把握录取。
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杭州市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建设的百年老校,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1-3] ,与丽水学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4-5]
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是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和浙江省民主科学思想和艺术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为最早的全国四大官立师范学堂之一,[6-7]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新世纪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8] 。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7年,入选教育部新增推研免试资格。[9]
截至2016年12月,该校建有仓前、下沙、玉皇山、古荡湾、温州路校区等校区,占地面积2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62亿元,博士、硕士点132个,有包括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省重点专业在内的69个本科专业,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艺术、教师等特色学科。化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列中国大学百强[10-11] 。[12-13]
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2300余人,留学生1500余人。[8] 1家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1个国有民办独立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16年12月,该校设有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护理、健康管理、基础医学)、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杭州国际动漫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社会科学基础部、公共艺术教育部等教学院部,独立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7] 。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1个,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拥有教育部批准的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和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教育领导学硕士项目。有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10] 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8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
2017年7月14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数据更新,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和化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杭州师范大学ESI国内综合排名位列第99,进入百强序列。[28]
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教育学[29]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护理学、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中国哲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专业硕士点: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临床医学硕士、艺术硕士
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治未病与健康管理[30]
省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教育学、美术学、设计学、生物学、生态学、护理学、民商法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软件服务工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31]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教职工2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498人、教授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79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49人、共享院士5名。[8]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人选5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选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省“千人计划”)人选17人,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1人 ,享受国务院津贴1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五个一批”人才2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9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6人[31] 。
教育部创新团队(1):“手性分子合成组装及应用”创新团队
省科技创新团队(3):精细化学品生产化工过程创新团队、城市湿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创新团队、公共卫生监测与突发事件处置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省创新团队(1):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团队
省高校创新团队(3):历史学、有机硅化学、中西音乐比较研究[31]
省级教学团队(5):教育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团队等[32]
参考资料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引用时间2017-12-20]
2024-06-28 01:09:46
2024-06-26 11:46:49
2024-06-28 21:55:10
2024-06-28 06:25:45
2024-06-21 15:15:31
2024-06-24 19: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