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2024-07-06 16:57:53 | 专科路标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相关的问题,今天,专科路标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的处室领导

教务处长、招办主任
全面负责教务处(招办)工作
分管办公室
1963生,安徽舒城人。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分析。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教务处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五’优秀人才计划”拔尖人才;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负责人。
一、主要教育背景(高中毕业以后)
1988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1年6月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二、主要工作经历
1991年8月至2004年8月在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10月起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工作,任院长;2008年10月始在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工作,任处长。
三、代表性学术成果
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四、在研主要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教育公平问题研究(2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研究(2005)
安徽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学视野下的区域发展与安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2006)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7)
五、主讲课程
教育学原理、教育名著导读、教育政策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六、主要获奖
安徽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5)
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
七、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教务处副处长
分管实践科
1964年8月出生,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化学教学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安徽师范大学首届教学名师,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次、省级教学成果奖4次,共出版专著、教材8部,发表权威论文60余篇。 招生办副主任
分管招生办、教研科、学籍学位科
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助理研究员,硕士。
任辅导员期间所带班级曾获“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曾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多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教务处副处长
分管教务科、考务科、督导团
1965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员,教务处副处长。曾从事高校学科建设的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在《中国科技论坛》、《研究与发展管理》和《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并被评为教育部“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现从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时间: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2日。 专科路标网

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但转专业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转专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流程:

  1. 了解转专业政策: 具体了解学校关于转专业的规定和政策,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规定,了解相关政策是第一步。

  2. 申请条件: 确定自己是否符合转专业的条件,包括成绩要求、学分要求、学院政策等。

  3. 申请流程: 根据学校规定的申请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提交转专业申请,通常需要填写申请表和提交相关材料。

  4. 评审审批: 学校进行审批流程,包括学院意见、教务处审批等环节,根据学校制定的规则进行审核。

  5. 结果通知: 学校将根据审核结果通知学生是否获准转专业。

二、注意事项:

  1. 成绩和学分要求: 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成绩和学分要求,有些专业可能对先修课程有要求。

  2. 学院政策: 不同学院有不同的转专业政策,有些学院可能对转专业会有限制或者优先考虑本学院学生。

  3. 专业空缺: 学校可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空缺情况来决定是否允许转专业,某些热门专业可能会竞争较大。

  4. 时间安排: 转专业的审批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和准备。

三、个人考量:

  1. 兴趣和适应性: 转专业前需要慎重考虑目标专业是否符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

  2. 学业影响: 考虑转专业对学业进度和毕业时间的影响,有时可能需要补修或延长学业时间。

在申请转专业时,需要谨慎考虑自己的情况,充分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做好全面的准备和申请材料,遵守学校的程序和规定。同时,建议提前咨询学校相关部门或辅导员,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指导。

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一、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二、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 安徽师范大学 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独立颁发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院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毗邻芜湖市风景秀丽的龙头山、凤鸣湖风景区。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文化气息浓郁,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

建校以来,学院坚持“学校为学生而办,学生为学习而来”的办学理念,发挥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活力,秉承 安徽师范大学 “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优良传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厚德、开物、自强”为院训,倡导“诚信、勤奋、团结、博爱”的价值观,以学生的“生命、生活、生涯”教育为内容,以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着力培养“明明德、厚基础、强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形成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特色。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1个,建有1个动漫研究中心,3个省级特色实训中心,6个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信息工程类、金融财经类、语言艺术类、现代服务类、设计传播类、工商管理类”6大专业群;现设人文与传播系、外语系、经济系、管理系、电子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视觉艺术系、音乐系、体育系、学前教育系等10个系,并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实验中心、图书馆;现有在校生9617人,专兼任教师455人,其中特聘教授7人,教授37人,副教授105人,博士37人,硕士360人,外籍教师4人。

独立办学14年来,学院以高水平的师资、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以及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竞赛、安徽省动漫大赛、安徽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省部级比赛中,皖江学子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近四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达10%以上,2018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11.68%。多年来,一批优秀毕业生或在全国各地建功立业,或在 北京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 、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外交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深造。2014年,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发布《本科院校学生满意度评分榜》中,皖江学院位居安徽省独立学院榜首,在全省所有高校排名第八。在艾瑞深、武书连分别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中,我院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在艾瑞深校友会公布的师范类排行榜中,我院居全国师范类独立学院排名第八。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院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紧紧围绕“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的建设目标,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情育人和全面育人”为思路,以“革故鼎新,笃学尚行,上善若水,自强不息”为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强化内涵建设,精心构建皖江学子全面成长的平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专科路标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专科路标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安徽师范大学转专业名单公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