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

2024-07-23 18:30:18 | 专科路标网

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优缺点

不会答:
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相当复杂,甚至同一朝代都不一样。简单的说下:
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到夏商,叫天下“共主”,说白了就是部落争霸战,打赢的当老大。例如后羿他们都参与竞争过。好处是,优胜劣汰。坏处是打得太热闹了,没个安稳。
周朝开始“分封”制度。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先把宗室的兄弟和功臣封王侯,爵位世袭。好处是稳定,虽然小战不断,但大战就少了。有事情请周王室解决。坏处就是,“世袭”,老子英雄儿子狗熊,一代比一代窝囊。百姓吃“大锅饭”,干活也没动力。
战国后期,出了很多牛人,最牛的叫“商鞅”。他在秦国搞“军功受爵”制度,就是类似现在的承包责任制度,但被认识的主要体现在战场上。但其中实际的是“废井田开阡陌”。不过当时仗打得多,就偏军功,加上商鞅死的比较惨,所以其实他的改革也算不彻底。缺陷是民生方面的保证不充分。
到了汉朝,刘三得了天下,就琢磨啊,这个秦那么牛,当初在咸阳碰上秦始皇的时候,刘三那时相当羡慕的,可怎么就给灭了呢。于是他就召集手下开会。于是就有人说,秦朝光注意军事改革了,忽视了民生改革,我们应当从民生入手。于是搞土地革命,弄“入栗拜爵”,就是交的公粮多了,就能获得爵位。有点,百姓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于是有了文景之治。缺点是有爵位的多了,社会等级分开了,于是兼并产生了,两极分化过于严重。
东汉时豪强地主垄断,但仍然是选举制度的,叫乡评月旦。好处是看起来满朝都是名人,坏处是有名的不一定合适行政。
三国的曹操开始“九品中正”制度。好处是用人不问出身。坏处是后来就变味道了,成为门阀垄断政治的手段。
魏晋的优游士族大概也就是怎么回事。好处是,吃闲饭的比较多,于是悠闲的搞文学艺术,谈谈玄学什么的。坏出是没人干正事。。
隋朝以后是“科举”。这个延续了一千多年。和我们今天的“高考”差不多。但那个时候录取率极低,但隋、唐、宋的科举内容还是很好的,可以写一些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好处很多,所以有盛唐之势。坏处是重文轻武,对于科学技术更是大被排斥。
明清的“八股取第”更不用说了。好处是,稳定统治。坏处是培养出的都是范进那种白痴。当然平心而论的话,八股也并非那般不堪,尤其是中举的人大多还是有真才实学。
晚清及民国不算古代史了。

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专科路标网

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

众所周知, 科举考试 是非常难的,参加科举考试中举的人数占参加考试的总人数的比率比高考考入清华北大的比率还要低,由此可见科举考试并非平常人随随便便就能中举。虽然科举考试三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是少之又少, 那么朝廷的官位会出现空缺的现象吗?当然是不能的,甚至还会多余出许多没有官职的进士。
第一, 世袭制 门荫依旧流行。
虽然说“官阙矛盾”这种状况在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尤其是自唐代开始,随着新入仕途径的逐步兴起, 与此同时,旧有的入仕途径,比如世袭制,门荫依旧在人数上占着非常大的份额 ,固然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的人数少,但是留给参加考试中举入仕的人的官位也是很少的,所以并不会存在什么朝廷官位空缺的现象。

第二,官员的任职期问题。
有人说科举考试是三年考一次,每三年才出一部分科举考试考中的进士,这个数量一定是很少的,恐怕难以填补朝廷官位空缺的现象,但是事实并不像想的那样, 官员的任职期可不止三年,通常是五年左右,如果在位期间,治理地方得当,百姓安居乐业,还会增加任职时间, 所以短时间内并不会留出很多空余的职位。另外前资官(即结束了上一个任期后尚未得到新职务的官员)也会再次担任另一个职位。

如此一来,中举的人就“清闲”了。

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专科路标网(https://www.szhektw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的相关内容。

科举考试 作为古代 封建社会 的一个重要制度,其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它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 核心价值观 ,已经超越了帝制时代,具有现代性。如今的高考,虽然在形式、性质上不同与科举,但内在的含义大致还是一样的。

那么科举与高考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哪些方面又是不同的呢?

相同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两者都是选拔人才的全国性考试,定期举行,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考试。

其二,二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都在考试形式和程序上追求公正、公平,清代时, 科举制度 十分完善,被视为“至公之制”,高考在实践中,不断消除影响公平的因素,力求在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做到公正公平。

其三,二者都对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科举诱导天下读书人埋头苦读,博取科举功名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形成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风气;高考则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学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其四,二者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比如,科举时代有冒籍,现在高考有移民;科举时代有区域公平与考试公平之争,现在高考有 录取分数线 各省有明显差异问题;科举时代有形形色色的舞弊,甚至引发血腥科场大案,现在的高考中利用高科技舞弊等事件时有发生。

同时,科举和高考又有明显的区别:

其一,科举是一种选官考试,考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功名。唐代 进士及第 的考生通过 吏部 铨选后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宋代则规定进士可直接授官,明清时期进士及第后,除了少部分进入 翰林院 深造者,其他也是通过吏部铨选分别授予官职。另外,举人同样也有入仕的资格,被授予知县和教职。而高考则不同,它是为普通高校招录新生而进行的考试,和入仕没有任何联系。

其二,科举与高考的考试内容不同。科举以经史文学(明清以后以程朱理学为主)为考试内容,明清以后八股文为考试文体,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思维。高考的考试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 科学、自然学科等领域。

其三,唐宋以后,尽管读书人也可以通过举荐、乃至荫生的方式入仕,但科举考试才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入仕的途径。高考虽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途径。对于现今社会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同样可以有好的前景。

其四,科举的录取率极低,明清时期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仅为1%左右,而且是三年一次(恩科除外)。殿试也是三年一次,每科录取的人数大致也是在300人左右,这个比例促使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成为社会的绝对精英分子。而高考的录取率在6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更高。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晚清时期开始有了制度设计与实施效果之间出现的偏离,因此科举在清末时被彻底废除。但这并不能否定科举的作用,时至今日,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公平、公正精神的无限渴望,对于通过公平竞争实现精英治理模式的不懈追求的大背景下,科举的合理价值仍然在发挥余热。

以上就是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专科路标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路标网:www.szhektw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考试
与“古代科举考试每3年考一次,录取的人数也很少,朝廷会出现官位空缺吗?”相关推荐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

古时候的科举有多难?秀才和举人、进士分别有多难?科举是我国古代一项影响深远的选拔官员制度,自隋朝创立一直持续到清末,历时千年,通过科举制为历朝历代选拔出了无数人才。但科举之路艰险难走,能走到顶点成为状元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强如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都是科举出身,建功立业,都却都没能走到最后。在中学时课文里有一篇文章叫做《范进中举》,说的就是一个叫范进的人,54岁终于考中了举人,大喜之

2024-06-18 04:51:59
古代科举轶事乾隆调查防止“高考移民”的呼声 白居易也是高考移民!中国古代的科举冒籍现象有多严重?
古代科举轶事乾隆调查防止“高考移民”的呼声 白居易也是高考移民!中国古代的科举冒籍现象有多严重?

古代科举轶事乾隆调查防止“高考移民”的呼声四十二年七月的一天,号称“完美老人”的乾隆皇帝67岁了,却一点也不糊涂。他还有精力在宫里会见浙江省官员绍兴府总判官张廷泰。童,不过是个六品官,可谓威武皇帝。但麻烦在于皇帝的强大恩典。皇帝照例会向地方官员询问籍贯、出身、履历等。以示他的亲切关怀。张回答说自己是顺天府人,精明的乾隆皇帝却听出了绍兴口音。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如果一个本地人在本

2024-06-27 07:36:52
科举考试有古代高考叫什么
科举考试有古代高考叫什么

科举考试有古代高考叫什么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又称为“科举制度”或“科场考试”,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一种。科举考试始于唐代,终于清朝,历时将近1300年之久,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考试制度之一。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对经典文献的掌握和理解,考察考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和品德。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首先是乡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是选拔士人的第

2024-07-22 14:05:43
科举制度殿试多少年有一次?
科举制度殿试多少年有一次?

科举制度殿试多少年有一次?3年一次殿试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式的贡士,称殿试。也叫“廷试”、“廷对”。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后的进士分为五甲。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

2024-08-02 12:55:59
考研:山师现当代每年最低录取分数是多少?
考研:山师现当代每年最低录取分数是多少?

山东艺术学院的专科26文化产业管理本科251:1(文化70%+专业30%)376.45(结构分)376.45(结构分)8027广播电视编导本科781:1(文化70%+专业30%)372.90(结构分)372.90(结构分)8028广播电视编导(视频媒体中澳班)本科151:1(文化70%+专业30%)340.40(结构分)340.40(结构分)70这是08年山艺本科录取情况!第一个

2024-09-17 11:04:40
古代科举制与高考的异同 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
古代科举制与高考的异同 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

在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拿科举制度最成熟的明清两代来说,秀才考试每三年举行两次,人口大县有录取名额三四十个,中县二三十个,小县十余个(见《清会典》)。扪心自问:放在当今,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一考试,哪位朋友确定有把握考进前三十、四十名吗?而且这个前三四十名,可不像咱们今天中考高考,只是和同一级学生加上少数复习生同考,人家那是考多少次只要没考上的,都可以来。近代史上,大家都知道曾国藩,

2024-06-29 06:48:40
为什么铁饭碗的岗位,每年都有很多人竞争?还有什么专业也可以考虑?
为什么铁饭碗的岗位,每年都有很多人竞争?还有什么专业也可以考虑?

文科有啥好专业高考过后,同学们更多关心的问题就是报考、选专业了,而选专业我们不仅要自己喜欢,还要考虑就业前景。今天就为准备报考文科专业的同学们推荐好就业的文科十大专业,供大家参考。好就业的文科十大专业有哪些好就业的文科十大专业有哪些?1.法学社会上对律师这个行业的炒作太厉害,再加上大家对香港电视大律师的崇拜,法学专业在这几年中也是飞速发展,特别是几年前的法律硕士录取比

2024-08-06 09:40:25
贵州历年高考分数位次 贵州高考录取位次分数线近3年
贵州历年高考分数位次 贵州高考录取位次分数线近3年

高考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理工类一本475分,文史类一本532分理工类二本343分,文史类二本421分3四川省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一本538分文科二本466分理科一本515分理科本二426分4贵州高考分数线理工一本451分,文史类一。江西分数线文史类一本529分二本472分理工类一本509分,二本440分云南分数线文史类一本575分理工类一本515分文史类二本505分,理工类二本430分内蒙

2024-07-21 08:40:02